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恢宏的蓝图。面对新的起点,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好《建议》的精神,明确目标、把牢优势、坚持原则,乘势而上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明目标,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只有锚定目标毫不动摇,才能锐意进取行稳致远。
创新为要,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引擎。《建议》把“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引擎。要如期实现发展目标,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在改革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聚焦创新驱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确保经济增长质效并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民生为本,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落脚之处。《建议》把“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落脚之处。我们要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切切实实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人民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守牢底线,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支撑。《建议》把“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于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扬优势,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动能
“十五五”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丰富人才资源共同汇聚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优势。其中,制度优势提供根本保障,市场规模优势强化内驱动力,产业优势夯实物质基础,人才优势驱动创新发展。这些优势相互支撑、协同发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航船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彰显制度优势,筑牢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制度优势是国家的最大优势,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十五五”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变局、开新局,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最稳定的秩序保障和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激活市场规模优势,强化内需驱动的强大引擎。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和内需潜力。“十五五”时期,必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优化供给结构,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抵御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巩固产业优势,夯实国家经济的坚实根基。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涵盖41个工业大类、666个小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完整产业体系增强了国内大循环的可靠性与经济韧性,使我国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时具备较强的缓冲与自我循环能力。“十五五”时期,要持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传统产业优势,同时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锻长板、补短板”,确保关键环节自主可控,为现代化建设构建坚实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
厚植人才优势,塑造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构筑起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体系。“十五五”时期,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通过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守原则,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牢牢把握其内在规律与根本原则。“十五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唯有坚守重要原则、把稳前进方向,方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在新征程上凝聚共识、增强定力,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立根固本,把准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立场。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十五五”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其“纲”就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其“本”就在于践行人民至上。一方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另一方面,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满足民生需求中拓展发展空间。
聚焦主题,明确现代化发展的奋进方向。“十五五”时期,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深层次改革。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深刻把握发展规律,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国内外挑战,统筹推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要处理好改革“破”与“立”的矛盾关系,大力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引导要素从低效产业向高效产业转移,引导资本和技术要素市场化,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讲求方略,掌握现代化征程的成事之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十五五”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风险挑战严峻复杂,必须更加注重策略方法。一方面,必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在发展中稳步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稳固的保障。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