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从古至今,荔枝因其肉质软糯、汁水丰盈、清甜可口在众多水果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享受美味荔枝的同时,有人分享空腹吃荔枝后血糖骤降的经历,因此网上有传言称吃荔枝会降血糖,一些糖尿病患者甚至以为找到了天然降糖良方,准备尝试一下。那么“荔枝降血糖”的说法是真的吗?
先说答案: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千万不要照着做。
荔枝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荔枝是“高糖刺客”
相较于口感浓郁甜腻的水果,荔枝的清新爽口更容易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但大家不要被荔枝的口感迷惑了,荔枝可是高糖分水果。荔枝的糖含量高达 15%-20%,是西瓜的 3 倍,主要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还含有少量的蔗糖[1]。
吃荔枝 图片来源:作者使用 AI 生成
吃高糖的荔枝
为何会引发“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荔枝中含量最高的是果糖,果糖不能直接升高血糖,需要经过肝脏才能转化为葡萄糖。
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 A 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而未成熟的荔枝中两者的含量更高[2]。这两种物质可抑制脂肪酸的 β-氧化和糖异生途径,阻断体内通过脂肪供能及非糖原前体,如乳酸、丙酮酸、甘油等生成葡萄糖的能力,尤其在禁食状态下,更易诱发急性低血糖[3]。
荔枝病 图片来源:作者使用 AI 生成
食用荔枝,你需要注意的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量水果的食用量为 200-350 克/天,由于荔枝的糖分含量高,次甘氨酸 A、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等有潜在的风险,健康成人每日食用荔枝量不宜过多,并且应选择成熟的荔枝食用。
对于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食用,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在食用后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肝功能不全者在食用荔枝时也应特别注意,因为荔枝中的果糖等物质需要在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者应减少食用量,避免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
总结
“吃荔枝降血糖”是典型的健康谣言,其核心逻辑混淆了“短暂低血糖”与“降糖治疗”的本质区别。荔枝的高糖分特性决定了它无法成为控糖帮手,反而可能成为血糖管理的杀手。科学控糖需以医学证据为基石,而非轻信单一食物的神奇功效。
荔枝属于高糖分水果,过量食用会破坏人体内的糖平衡,其所谓的“降糖”实为大量摄入后引发的病理性低血糖症状,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糖需依赖科学治疗与饮食管理,切勿轻信单一食物的神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