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历史地位不容歪曲与否定。历史警示人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悲剧重演。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0世纪30年代,日本、德国法西斯势力猖獗,先后在亚欧点燃世界大战战火。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在欧洲战端尚未开启之时,就掀起侵略中国的序幕。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率先举起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旗帜。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站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前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最早奋起反抗法西斯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开始反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一系列抗日决定。全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吹响救亡图存的第一声号角,指出“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逐出中国!”中共满洲省委在《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中强调要加强中、韩劳苦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和组织,十倍加紧在日本一切企业中的争斗,并且要求各级党组织积极号召和领导广大群众进行反日斗争。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宣布对日作战。从1932年起,党先后组织了由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爱国志士参加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并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等武装,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全民族抗战爆发前,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伪殖民统治。七七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开展的游击战争融入全民族抗战的洪流,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40年11月到1942年7月,为了保存有生的抗日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改编,并将剩余的兵力转移到苏联境内,在苏联重新进行了整训。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大国相继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北抗日联军的坚持抗战,也间接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苏德战争结束后,苏联准备出兵中国东北,在苏联受训的东北抗联派出数十名人员在中国境内抗联游击队的配合下,突袭炸毁了日军针对苏联设置的巨型大炮,为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开辟了道路。1945年8月9日,苏联军队出兵中国东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的全力支援、配合下,击溃日本关东军。可以说,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抗敌最早、时间最长、坚持最久的一支英雄队伍。在长期的抗战中,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武器简陋,缺衣少食、挨冻受饿,面对挑战人类极限的最恶劣条件和最残酷斗争环境,在深山野林、冰天雪地里与数十万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数万名将士血染疆场,百余名师以上干部、30余名军以上干部壮烈牺牲,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一大批民族英雄。
史实证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是中国、最早向法西斯宣战的政府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最早奋起反抗法西斯的重要力量是东北抗日联军。1939年,德国军队进攻英国和法国势力范围内的波兰,英国、法国对德国法西斯宣战,比中国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晚8年。1941年,德国军队进攻苏联,苏联对德国法西斯宣战,比中国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晚近10年。1941年,日本军队袭击珍珠港,美国对日本法西斯宣战,比中国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晚10年。因此,中国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名副其实,永载史册。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欧洲第二战场尚未开辟。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歼灭、牵制大量日军,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八路军开辟华北抗日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百团大战,震撼中外。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随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改编命令,将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编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而后,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执行开创抗日根据地,牵制与消耗日军,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发展壮大自己的战略任务。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和七亘村伏击战等,连战皆捷。1939年冬,八路军黄土岭大捷歼灭日军近千人,击毙日军精锐独立混成旅中将阿部规秀,日本媒体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1940年夏,八路军以105个团发起百团大战。7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在战役预备命令中部署“战役目的,以彻底破坏正太线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收复若干重要名胜关隘据点,较长期截断该线交通”,要求各部队对其他各重要铁路线“应同时组织有计划之总破袭,配合正太铁道战役之成功”。8月8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从8月20日至12月5日3个半月中,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摧毁日伪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车站37个、桥梁213座、隧道11个、电线杆10.9万余根,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日本防卫厅在《华北治安战》中写道:“共军乘其势力的显著增强,突然发动‘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以极大打击。”八路军创建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村乡、县、边区等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对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张家口等日军占领区形成战略包围,成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毙、伤、俘日伪军125万余人,解放大片国土。
新四军开辟华中抗日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937年10月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春,新四军挺进抗日前线。6月,新四军先遣支队取得韦岗战斗胜利,这是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仗。随后,新四军初步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接着,新四军与各级中共组织一道开创了一系列抗日游击根据地。7月,新四军第三支队进入皖南抗日前线,在长江沿岸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确定后,八路军主力部队一部南下华中,与新四军江北部队会师。1940年11月,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统一指挥陇海铁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华中的战略地位。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以近十万人兵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的华中大地,成为坚持华中抗战的中坚力量,并对侵华日军总部和南京、上海、杭州形成战略包围。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由组建时的1万多人发展到主力部队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对日伪军作战2.46万余次,歼灭日伪军47万多人。
华南抗日游击队开辟华南抗日战场,大力支援反法西斯盟军作战,营救一批对日作战的盟军飞行人员。从广州沦陷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华南各地人民抗日游击队陆续建立起来。华南抗日游击队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华南沦陷区创建的多支敌后抗日武装的总称,包括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和韩江(潮汕、梅埔)纵队等抗日力量。抗战期间,华南抗日游击队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积极应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斗争,开辟和建设抗日根据地,对敌作战3000余次,抗击和牵制敌军15万人,共计歼敌2.2万余人,从战略上配合和支持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其间,东江纵队等从香港等地营救大批文化界人士、国际友人、盟军官兵和一批盟军飞行员,并为盟军提供大批日军情报。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后,1942年2月,约10万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始进入缅甸,为保卫滇缅公路和支援盟军艰苦转战,取得仁安羌大捷等重大胜利。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抑制了日军进攻,坚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战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为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争准备时间,有力地支援了反法西斯同盟国。两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瓦西里·崔可夫元帅曾在其回忆录中指出:“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说过,“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师团,也许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9月德军集中180余万人以及大量坦克、火炮和飞机,直指莫斯科。此前,德军已围困列宁格勒,占领基辅,攻克距离莫斯科很近的斯摩棱斯克。苏联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得到中国共产党提供的日本关东军布防绝密情报,立即将远东地区的精锐部队调往莫斯科近郊,由此赢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1945年4月,中国同美、英、苏共同发起旧金山会议,共商建立联合国。随着《联合国宪章》正式出台,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如今,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有力地支援了反法西斯同盟国,也得到世界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有力支持。中国战场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反法西斯同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中国为盟军提供大量战略物资、重要基地和军事情报,直接支援与配合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斗争。从1942年4月起,中国为反法西斯同盟国提供昆明、成都、桂林、衡阳、衢州等地机场,以轰炸沿海日军船只和东京及其附近的战略目标,并积极营救盟军飞行员,直接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新四军为配合美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加强了在吴淞至宁波沿海及沪杭铁路沿线地区的攻势。从四川新津、广汉等机场起飞的盟军战略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震撼日本朝野。与此同时,中国也得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精神上、物质上、军事上、舆论上的有力支持。苏联最早向中国提供抗战军事物资,苏联志愿航空队积极参加中国抗战。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通过驼峰航线,向中国运输大批急需的抗战物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奔赴中国抗日前线,救死扶伤,直至献出生命。法国医生贝熙叶冒着生命危险,先后用汽车、自行车为抗日根据地运输药品。德国的拉贝、丹麦的辛德贝格在南京大屠杀中千方百计保护中国难民。英国林迈可志愿参加中国抗战,助力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发展无线电事业。德国记者希伯以及各国记者对中国抗战的报道,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见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伟大觉醒。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以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实施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中国人民持久抗战,有力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显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中国一雪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赢得了在战后政治经济秩序建构上的话语权。把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置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历程中,才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05年的时间里,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今天的80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浴血奋战、发愤图强,成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