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创造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兴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厚资源,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让爱国情操、革命精神、红色基因融入血液,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红色文化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教材。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精神寄托,发挥着政治引领、价值塑造、精神激励、历史启迪等功能。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坚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夏明翰临刑前高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展现出为真理而献身的豪迈气概;钱学森放弃国外优渥的待遇,投身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为“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立下不朽功勋;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以血肉之躯筑起国防安全的巍峨界碑……100多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展现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诚与担当。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是红色文化中的壮美篇章,也是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通过开展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心深处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始终为理想信念拼搏进取、不懈奋斗。
红色文化是传承革命精神的载体。在10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我们党不断熔铸锻造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与拓展,先后培育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作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这些革命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革命精神需要依托具体载体才能持久传承,红色文化通过实物、场所、艺术作品等形式,使抽象的革命精神具象化、可感知。井冈山的八角楼、延安的窑洞、西柏坡的作战室……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处处纪念设施,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诉说着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红色文化是传承革命精神的载体,也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火炬。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加强对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开发,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火起来,让革命精神跨越时空、代际传递,不断转化为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
红色文化是培塑优良作风的土壤。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精神标识,是党始终赢得人民拥护、战胜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井冈山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纪律严明,到延安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坚决斗争;从西柏坡“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到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公仆情怀,到谷文昌“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的纯正家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丰沃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赓续和传承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甘于奉献、清正廉洁等优良作风,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