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阅读提示: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指导。我们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狠抓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指导,也为高质量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实践遵循。

深刻阐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长期执政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从多个维度、不同视角深刻阐述了执政党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使全党进一步加深了驰而不息狠抓作风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一是从保持党长期执政地位的角度。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

二是从党的自我革命的角度。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也是党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正是因为我们党具备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和政治品格,才能穿越百年风雨,多次在危难中重新奋起、在失误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是从总结党历史经验的角度。我们党作为秉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作风状况总的是好的。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全党作风建设标准很高、措施很严、考验也很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都是由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构成的,体现我们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动人故事和英勇事迹不胜枚举。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四是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长期执政,党内形形色色的作风问题越是突出,越是要加强作风教育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对各级党组织正确判断形势、科学谋划改革、广泛凝聚力量、推动改革落实,对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素质能力、作风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五是从战胜风险挑战的角度。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锻造一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干部队伍。

深刻阐明党的作风的本质要求和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

作风是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领导行为、工作态度和学习生活等方面展现出的稳定持久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党员干部形象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内因来看,作风问题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体现,有什么样的党性就有什么样的作风。只有锤炼坚强党性,才能保持优良作风。因此,我们抓作风建设,不能简单就事论事,而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作风抓党性,站在锤炼党性的高度思考和解决作风问题,为涵养优良作风提供稳定“压舱石”。党员干部涵养优良作风,就要在锤炼党性修养上下功夫,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经受住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和检验。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也必然要依靠人民群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最重要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作风问题的核心要义。执政党及其党员干部保持优良作风,归根结底是为了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其目的在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需要党员干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做好本职工作的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人民至上,怀揣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严肃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公权力姓公为公,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深刻阐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口和动员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涉及范围大、内容涵盖广、影响程度深,需要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以小切口带来大变化,以解决小问题迎来作风大转变。党中央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实现了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全面从严治党有序推进,解决了老虎吃天,不知从何下口的问题。八项规定成了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必将推动作风建设持续从严从紧。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四风”问题是危害党健康肌体的消极因素,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疾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四风”问题的表现和实质根源,强调“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要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持续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性质宗旨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倡导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价值观,持续抓好为基层减负工作,落实“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的关键力量。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评判党风政风的风向标和晴雨表,领导干部作风过硬必然会对党风社风民风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要带头。”因此,领导干部在党的作风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只有从领导干部抓起,作风建设才能发挥“头雁效应”。领导干部要自觉扛起政治责任,严于律己,旗帜鲜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带头联系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

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路径。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相互交织,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突出特点。风腐问题虽然在形式、危害上有所不同,但二者同根同源、互为表里、一体共生,几乎所有的腐败问题都是由最初的作风失节开始的。因此,必须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正风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根源,以肃纪强化惩治腐败震慑和效果,以反腐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真正做到风腐同查同治,从源头上最大限度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以全面纯洁的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指向。全面纯洁的优良党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干部群众的行为习性和生活习惯,有利于塑造向上向善的社风民风和社情民意,对于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保障。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特别是“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这就决定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风建设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要注重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加强干部党性教育,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善于用法治手段纠风肃纪,以刚性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推进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